English

“新经济”何以言新

1998-08-14 来源:光明日报 徐培强 我有话说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经济强劲增长,迄今已进入第八个持续增长的年头,并呈现“三高”和“三低”的发展态势,即:

●经济增长率高、出口高、企业盈利高;

●失业率低、通胀率低、财政赤字低。

美国的综合竞争力在发达国家中已连年位居榜首。这种“不伴随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的状况,打破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此消彼长的常规,与70年代的经济滞胀状况也截然相反,从而被经济学界称为“新经济”。

1996年12月30日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组关于“新经济”的文章,指出美国已进入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期。

这种“新经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状态呢?前不久,记者采访了来华讲学的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美国总统克林顿经济顾问团前主席约瑟夫·E·斯蒂格里茨。

斯蒂格里茨向记者谈了美国“新经济”现象的三个成因:

其一是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新技术发展所带动的设备投资的扩大,成为此次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美国具有全球最强大的科技实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美国产业在工业化基础上加速向资本密集型、信息服务型、智能效益型的方向发展。统计数字表明,在过去3年内,美国经济的增长中有27%要归功于高技术产业,而传统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的份额只占14%,汽车工业份额仅占4%。高科技产业一旦在技术或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上有突破性的创新,就会带动消费需求,而使产品价格大幅度降低,并进一步刺激企业投入研究和开发。正因为如此,增长不易出现过热现象,反而形成消费需求不断涌现的良性循环。另外,从劳动市场来看,就业市场的饱和,并未导致工资总量增加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原因一是高科技产业工资上涨的压力,已被这些高科技产品的低廉价格所抵销掉;另一方面,非高科技产业又因无明显的需求上涨,自然也不会驱动通货膨胀的压力。

其二是在过去的20年间,美国人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受过教育的人可以很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因此可以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失业的人数就减少了。在劳动就业的形式方面,长期工作的签约者比重下降,而被称为临时工的短期签约型就业者和打零工的人数增加,提高了劳动就业的灵活性。

其三是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会。全球化使美企业面临的来自海外企业的竞争压力增强,但也使进口原材料和产品零部件的成本下降。同时,全球化的发展给美国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世界市场。

针对有的学者认为现行的经济学正在受到新的经济事实的挑战,“呼唤着新的经济理论”,斯蒂格里茨指出,今天美国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基本原理改变了。

约瑟夫·E·斯蒂格里茨1943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由他所著的《经济学》被国外经济学界看作是继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之后,第四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教科书,同时也是一本推翻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的教科书,他被认为是同代人中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